栏目分类
一辆坦克,险些引发核战,美国为何向我们抛出橄榄枝?
发布日期:2024-12-21 21:58 点击次数:178
在位于北京的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中,陈列着一辆上世纪60年代末的坦克。特别的是,这辆坦克并非由我军研制,而是解放军从水下“捞上来”的苏制坦克。而这辆苏联坦克落入我军之手的原因,正是因为1969年爆发的珍宝岛战役。
(T-62坦克)
在这场53年前的战役中,中苏双方不仅围绕着这辆坦克曾开展过激烈的争夺战,更险些因为这一场战争而爆发一场核战。然而,令人感到意外的是:在苏联准备对我国实行核打击之前,是美国向我国透露了苏联的计划。
那么,美国为何要向我国透露苏联的计划?这场战争的爆发,对后来的世界格局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?今天,本期节目为您讲述:珍宝岛战役前后,围绕一辆坦克而发生的大国博弈。
珍宝岛在哪里
珍宝岛,是一座位于位于中国黑龙江省虎林市乌苏里江内的一座岛屿,面积约0.74平方公里,因岛屿形状酷似元宝,故被人称为“珍宝岛”。自清朝以来,珍宝岛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。
1931年,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,占据东三省,珍宝岛随之也落入日军之手。1945年,苏联对日宣战,发动“八月风暴”行动,击溃日本关东军,并在此期间占据珍宝岛。
(珍宝岛)
1964年,中苏双方开展边境谈判,苏联计划将珍宝岛归还中国。但后因中苏关系恶化,珍宝岛的归还谈判便不了了之。
双方谈判终止后,苏军便以珍宝岛为据点,多次在边境地区对我国进行军事骚扰。1969年,在获得毛主席批准后,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准备在东北边境地区,对苏军开展一场自卫反击战,是为“珍宝岛自卫反击战”。
珍宝岛两军交锋,解放军以弱胜强
1969年3月2日,苏联边境巡逻部队再次向解放军边境部队发起挑衅,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爆发。
此次军事挑衅,苏军不仅出动了近300人的武装力量,而且还调集来了坦克、装甲车、飞机等重武器,并使用BM-21火箭炮对我军进行轰炸。我军与苏军展开激战约一个半小时后,因苏军火力迅猛,我军便向境内有序撤退。
(珍宝岛自卫反击战)
见解放军部队向境内撤去,苏军立即派兵深入追击,却不料已落入我军为其准备已久的包围圈当中。我军依托沿江有利地形,部署反坦克炮、无后座火力炮向苏军入侵部队开展炮击,并且派出了我方的两辆坦克,配合我军步兵部队开展进攻。
落入包围圈的苏军见势不妙,只能向后仓皇逃窜,我军随之展开追击,试图夺回被苏军占据的珍宝岛。在得知前线部队失利后,苏军立即向周边调集来了一个摩托化步兵团,向珍宝岛方向支援。双方在珍宝岛一带激战近九个小时,岛屿前后八次易手,战斗颇为激烈。
(珍宝岛战役中的解放军)
在双方交战期间,苏军的一辆坦克误中我军在边境部署好的地雷,坦克履带当场报废,坦克驾驶员弃车逃生。此外,在这次战役中,苏军的边防总队长列奥诺夫也被我军战士击毙,苏军前后付出了58人阵亡,94人受伤的代价。
围绕一辆坦克,双方展开激烈争夺
苏军的前线败报传至苏联国内后,苏联高层哗然:他们感到惊恐的原因,并不是因为边境巡逻的苏军在此战中付出了近半数的伤亡,也并不是因为边防总队长列奥诺夫被我军击毙,而是因为那辆当场被我军地雷炸到报废的坦克。
这辆坦克,并非是普通的坦克,而是苏联在当时最新研制的T-62中型坦克。该坦克装配有口径115毫米的滑膛炮,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的坦克滑膛炮。此外,该坦克还配备抗干扰的R-113无线电台,防辐射夹层等装备,其技术水平在当时均属世界一流。
(T-62坦克)
在得知这辆坦克在中苏珍宝岛前线报废后,设计出T-62的OKB-520设计局专家们向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汇报:绝不能让T-62坦克落入解放军之手,否则这将会使苏联的国防事业陷入“不利的境地”。
苏联高层们除了担心T-62坦克的技术会因此外泄以外,另一个让他们感到担心的是:一旦这辆坦克被解放军俘获,并公诸于世,那么苏联非法入侵他国边境的罪证也将大白于天下。届时,自诩“共产主义灯塔”的苏联也将在世界人民的面前颜面扫地。
(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)
因此,勃列日涅夫立即向前线苏军部队下达命令:不惜一切代价,夺回那辆报废的T-62坦克。
而在珍宝岛前线的解放军部队,在当时并不知道这辆坦克的重要性,只知道我军在前线报废了一个“大家伙”。但是,不管这辆“大家伙”的来历如何,这对于我国刚刚起步的坦克研制事业而言,都是弥足珍贵的。因此,我军也立即开展起了对坦克的托运工作。
(解放军在苏军T-62坦克上合影)
起初,我军前后共计调来了4辆卡车,试图托走这辆坦克。但后来我军发现,即便是4辆坦克,也拖不走这辆总共有40吨重的冰冷巨兽。
最终,我军做出决定:令前线士兵将这40吨重的坦克拆卸成不同的零部件,再由卡车进行拖运。
(苏军在前线报废的T-62主战坦克)
然而,与此同时,苏军阻挠我军缴获坦克的军事行动也悄然开始。3月17日,正当我军准备对坦克零部件进行拆卸和搬运时,边境苏军朝我军阵地开展猛烈炮击,准备搬运坦克的前线战士只好暂时放弃了拖运坦克的计划,对苏军再次进行反击。
在双方激战期间,苏军派遣出爆破手,试图将坦克彻底炸毁,但苏军的爆破手均被我军的火力压制击退。
(珍宝岛战役中的炮兵阵地)
见爆破坦克的计划未果,苏军又调来地雷发射器,向坦克周边发射地雷,试图组成密集的地雷网,阻挠我军对坦克进行拖运。
经过几轮交火,我军意识到白天行动,拖走坦克十分困难,因此改为夜间拖运坦克,并命令前线战士组成排雷小组进行排雷。
(珍宝岛战役中缴获的苏军坦克)
然而,正当我军判断,苏军在夜间不会开展军事行动时。我军派遣到前线的排雷小组,却遭到了苏军狙击手的进攻,其中一名排雷小组成员受伤——原来,苏军为预防我军夜间夺走坦克,竟在边境部署了红外线夜视镜,这使得我军即便在夜间行动,都很容易暴露在苏军的火力之下。
3月21日,苏军再次派遣爆破小组,试图将坦克摧毁,却再次被我军击退。此后,苏军调来火炮,对坦克所处的冰层进行轰炸。因为当时已接近春天,乌苏里江冰层变薄,这辆坦克便随之沉入了江底。
(珍宝岛战役期间的苏军)
见坦克已沉入江底的苏军,自以为大获全胜,于是便扬长而去。然而,他们却远远低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毅力。
一辆坦克,如何见证世界历史
在这辆T-62坦克沉入乌苏里江后,沈阳军区便立即组织起了坦克打捞小组,令海军潜水员到江底进行秘密打捞。
当时的东北刚刚由冬入春,江水仍十分冰冷刺骨,但是我军的潜水员正是靠着惊人的毅力,一人一轮换,最终在4月27日,将这辆T-62坦克成功打捞了上来,并送至位于抚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09工厂进行维修。
(解放军成功打捞T-62坦克)
这辆坦克从6409厂维修成功后,被送至沈阳短暂停留数日,后最终在6月初被拉到北京。解放军缴获的这辆T-62坦克,不仅为我国后来69式中型坦克的研发提供了样板,也让世界看到了苏联军队在1969年入侵我国边境的罪证。
在得知苏军的T-62没有被前线部队爆破,反而落入解放军之手后,苏联高层再次震怒。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,向苏联国防部长安德烈·安东诺维奇·格列奇科咨询建议,这名苏联国防部长认为:目前,苏军有必要对中国实行一次“外科手术式”的核打击,以剪除解放军日益强盛的武装力量。
(苏联国防部长:安德烈·格列奇科)
但是,早在1964年,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便试爆成功。到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爆发期间,中国已是掌握了原子弹、氢弹与核弹头导弹的国家。一旦苏联对我国开展核打击,那么它也必将受到我国的反制,而这将意味着核战争的爆发。
出于对世界局势的顾虑,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决定在对我国实行核打击前,先咨询当时另一超级大国:美国的意见。
(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)
当时的美国总统是尼克松,在尼克松得知了苏联对我国准备的核打击计划后,便立即召开紧急会议,咨询基辛格等人的意见。当时,美国高层一致认为:若苏军对我国实行核打击,使苏联做大,对美国也将不利。因此,应当将这一消息,尽早告知中国。
此外,当时的美国已进行了长达5年的越南战争,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中无法自拔。美国迫切需要从越南战争中抽身,进而寻找到和中国缓和的办法,而苏军对我国的核打击计划,正是一个中美双方实现缓和的时机。
(美国总统尼克松)
但考虑到中美在朝鲜战争后疏远已久的历史因素,美国政府便没有以官方通知的形式,告知中国苏联欲对我方实行核打击的计划,而是将这一计划披露在了私人媒体:《华盛顿邮报》上。苏联对我国的计划打击时间与打击地点,被《华盛顿邮报》如数纰漏给了世界各国。消息一出,舆论哗然。
在得知苏联准备对我国的核打击计划后,我国立即进行了2次核试验,以证明自身的核反制能力,并提出了“深挖洞、广积粮、不称霸”的口号,从1964年起的“三线建设”运动更是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。
(上世纪70年代毛主席语录)
在得知自己告知美国的计划,竟被美国泄露后,苏联高层虽然因美国的“出卖”而感到愤怒,但最终却又只能将这一计划搁置。并在1969年11月在胡志明葬礼上的会谈中,与以周总理为首的中国谈判代表团达成协议:双方决定维持边境现状,不以武力解决边境领土问题。自此,中苏之间的核危机宣告结束。
而在此之后,中美双方于1971年开展“乒乓外交”,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,在重重铁幕之下,中国的外交局面终得以打开。自此,我国的外交格局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上一篇:没有了
上一篇:没有了